2025中国预制菜行业:标准化浪潮下,打码标识技术如何赋能产业升级?
近年来,中国预制菜行业以年均超20%的增速狂飙突进。据《2025中国中式餐饮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到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预计2026年突破10720亿元。这一现象背后,是疫情催化、消费升级、供应链革新等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步入2025年,预制菜行业正从野蛮生长转向标准化化竞争,同时食品安全追溯与包装标识技术正成为产业链升级的重点关注的方向。
一、预制菜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与发展潜力
2023年,随着市场回暖,预制菜企业注册量迎来反弹,截至2024年8月,全国范围内新注册预制菜企业超7312家,行业活跃度显著提升。
尽管行业发展迅猛,但中国预制菜市场渗透率目前仅为10%-15%,而欧美国家已达到50%以上。未来几年,中国预制菜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消费趋势与产品类型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既有对便捷性的追求,也有对高品质、高端产品的需求。
例如,2025年春节期间,预制菜市场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各大品牌纷纷推出预制年菜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最高售价达到9999元,显示出高端预制菜市场的潜力。
3.行业竞争与企业布局
传统餐饮企业和新兴品牌都在加速布局预制菜市场。例如,广州酒家、全聚德等老字号品牌推出了预制年菜礼盒,受到消费者青睐。同时,生鲜电商平台也积极布局预制菜市场,推出多样化的预制菜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4.行业标准与政策支持
政府对预制菜行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2024年3月2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旨在强化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新规实施后,将有更多预制菜生产厂家面临包装标识设备升级需求。汉印的工业热转印打码机和标签打印机将助力预制菜产业升级。
二、预制菜的价值
1. 预制菜并非完全取代现制菜,而是协同发展
在中式快餐企业的运营中,受限于后厨空间及人工成本,仅依赖现制菜并不现实。目前,大多数餐饮企业采用“现制+预制”的结合模式,即在保留部分现制菜品的同时,针对工序繁琐、用工需求高的菜品引入预制菜,以优化生产流程,降低人力依赖,提升出品稳定性。
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餐饮企业的运营效率,也确保了菜品品质的一致性,契合现代快节奏消费需求。
2. 预制菜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
从成本管理角度来看,预制菜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原材料采购和初加工环节的人工投入,进而提升餐饮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以中式正餐品牌眉州东坡为例,预制菜的应用使其后厨人工成本占比从20%降至15%,翻台率提升10%,实现了降本增效,增强了门店的运营竞争力。对于连锁餐饮企业而言,预制菜不仅能降低单店运营成本,更有助于规模化扩张,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三、预制菜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 消费升级与健康需求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健康、安全和营养需求增加,预制菜企业需注重产品的品质提升,而高端预制菜(如有机、低脂、低盐)将成为市场新增长点。
2. 冷链物流与供应链优化成关键
预制菜产品需要高效的冷链运输与仓储体系来保证品质,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行业扩张。
3. 预制菜品牌化、连锁化趋势加速
餐饮连锁品牌如海底捞、小米米家等已开始布局预制菜市场,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将进一步加强,未来行业品牌化、规模化将成为主流方向。
四、预制食品标签标识设备助力行业标准化
随着预制菜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包装的可追溯性、标准化和信息透明度已成为行业重点关注的方向。为了满足食品安全监管要求,并优化供应链管理,企业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必须采用高效、精准的标签标识解决方案。
TTO热转印打码机、全自动打码机、高性能工业标签打印机(等设备,能够帮助生产厂家精准标注生产日期、批次信息、产品追溯码,使得产品在供应链中更易识别,标识持久清晰,从而提升食品质量管理水平。这些设备适用于多种包装材质,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企业在选择预制菜加工方案时,应同步升级打码设备,提高产品合规性和市场竞争力。
2025年,中国预制菜行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行业参与者应紧抓标准化、供应链优化、品牌化三大核心趋势,提升竞争优势。同时,借助先进的产品打码标识技术,确保食品安全与信息透明度,增强品牌信任度。
备注:文章部分数据来源:《2025中国中式餐饮白皮书(精华版)》[雀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