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汉印拍立得儿童摄影大赛佳作回顾!

2025-11-04 16:34:19

汉印拍立得儿童摄影大赛

由汉印×鼓浪屿美院×KCCA联合主办,面向全国千余家热爱艺术的亲子家庭,为期四个月的 -- 汉印拍立得儿童摄影大赛,在不久前落下了帷幕,本次活动中,共收到了 1240 位小摄影师,投来超过上千份,他们各自眼中最“珍贵的看见”,我们从中选取了一部分,有趣、特别、具有想象力、生命力和表达力的“看见”。接下来就跟小印一起回顾颁奖典礼的盛况,欣赏小朋友们精彩作品吧!

想象力大奖

想象力大奖 幼儿组

评委点评:

这张作品的色彩非常出众。整体造型和构图都带有一种抽象的特质——形状抽象,色彩也同样抽象。背景中的条纹在画面中起到了很好的视觉分割作用,使整体更具层次感。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我们并不需要确切知道他拍摄的对象究竟是什么——是壁虎、树叶,还是别的东西,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本身在形式与色彩上已经非常抢眼。色彩纯净、关系鲜明,整体视觉效果十分突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最具生命力奖

最具生命力奖 幼儿组

评委点评:

这张作品让我一眼就注意到了。这个小朋友有非常强的光影意识,尤其是在运用光线形成剪影的方式上,表现得相当出色。

从构图来看,他采用了中分的形式,将实体与投影在画面中切割得恰到好处,形成了稳定而有张力的视觉关系。人物的表情也十分生动,虽然看上去像是一次“偶得”的盲拍,但能在这样的瞬间捕捉到光与影的对比与人物神态的呼应,已经非常难得。

在摄影中,光与影是最核心的语言,而他在这张照片中恰好同时掌握了这两者。整体效果令人惊喜,是一幅极具表现力和直觉美感的作品。这张作品也是我在所有作品中最早、也最坚定选出的其中一张。

最具生命力奖

最具生命力奖 少年组

评委点评

这张作品给我的第一印象很有趣。画面中出现的那道色带,我一开始不太确定是什么材料形成的,后来才知道那是拍立得成像过程中出现的意外色带效果。

这种偶然的视觉效果带有一种幽默感——既出乎意料,又充满童趣。从色彩和构图上看,它与常规的拍头像形成了对比:不追求唯美,而是显得轻松、调皮,甚至带有一点自嘲的意味。

我觉得这也反映出拍摄者——那个小朋友——在创作中的一种自然和天真。他并不是刻意地去表现什么,而是通过一种稚气的、无意识的方式,让画面呈现出纯真、生动的气质。这可以看作是他在摄影表达上的一次自发而真诚的尝试。

最佳表达力奖

最佳表达力奖 少年组

评委点评:

这张作品让我觉得非常有趣。画面中的“泡沫”元素呈现得很抽象——一开始甚至无法确定那究竟是不是泡沫。

但它同时又让我联想到宝丽来成像时的那种“缺陷”效果。就像显影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反应,药液在感光层上产生了斑点或溶蚀的痕迹。看上去似乎是“坏掉”的一张照片,但正是这种意外的化学痕迹,形成了作品独特的质感。

作者很好地捕捉并保留了这种偶然性,将“瑕疵”转化为一种视觉语言,也让作品在抽象与真实之间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张力。

最佳人气奖

最佳人气奖 幼儿组

评委点评:

这张作品让我感受到一种小朋友特有的“冷幽默”。人物表情与背景中那尊大卫雕像的并置,形成了微妙又有趣的反差。无论从构图还是形式上看,画面都相当完整,表现出作者对视觉平衡的直觉掌握。

这是一张自拍照,孩子在其中展现出一种“酷”与幽默并存的气质,带有一点自我调侃的意味。另一张他为同学拍摄的照片,也同样抓住了生动的瞬间。可以看出他在日常观察中对人物情绪与画面关系的敏感度,作品自然又富有趣味。

最佳人气奖

最佳人气奖 少年组

评委点评:

这张作品中的凳子,与我刚才提到的那组以手势剪影为主题的作品——那个翻飞的影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同样是在一个极为简洁、干净的背景上,呈现出一种几何切割般的投影效果。整体画面给人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带有一种故事感。

我会联想到,也许这是某个故事中的一个片段:或许是一位老人坐在这里,或许是一个孩子在此停留。虽然这张照片看起来像是一次“盲拍”,并非刻意构图,但位置与画面关系恰到好处,构成也很自然。正是这种不经意间的恰巧,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叙事空间,让观者可以自由地延伸想象。

最佳故事奖

最佳故事奖 幼儿组

评委点评:

之所以选这张作品,首先是被它的标题打动了——“压力山大”。如果这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名字,那说明他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独立的表达意识。

他用一堆梨去象征“压力”,这种想法既直白又富有创造力,是一种把情绪具象化的表达方式。虽然拍立得的成像局限使他无法调整焦距或景深——如果能再靠近一点,画面可能会更有压迫感——但从构思的角度来看,他已经很好地传达了主题。

整体而言,这张作品的创意出发点非常可贵,展现了孩子以幽默和想象去理解世界、表达自我情绪的能力。

最佳故事奖

最佳故事奖 幼儿组_2

评委点评:

作品《喵之声》以一种充满童趣的方式呈现了孩子的观察力与想象力。画面中,麦克风与背景图像之间形成了巧妙的呼应,仿佛彼此在“对话”。这种视觉上的对应关系,使作品既具幽默感,又富有象征意味。

黄启勇认为,孩子在拍摄中展现出了敏锐的构图意识与独特的思维方式,画面生动有趣。而戴仲达则指出,这种处理方式非常符合儿童的视角与表达特征,自然、直接,又带有创造性的想象。整体而言,这幅作品在题材、构图与意境上都达到了和谐统一,体现了孩子对世界的敏锐感受力。

最佳故事奖

最佳故事奖 少年组

评委点评:

这张作品可以看出,这个孩子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构图意识。他巧妙地利用前景的遮挡,形成了一个“借景”的效果——透过洞口去拍摄画面,使视线自然地延伸到那个小小的院落中。

这种“穿透式”的构图方式,让作品既有层次感,又带有一种窥视与发现的趣味。可以看出他在拍摄时已经开始主动思考画面结构与视觉引导,体现出对摄影的初步理解和想法。这也是我选择这张作品的原因。

最佳故事奖

最佳故事奖 少年组_2

评委点评:

这张作品在构图上展现出一种“出乎意料的成熟感”,甚至可以说有几分“大师风范”。虽然出自一位小朋友之手,但整体画面的处理让我联想到某些摄影大师的经典作品——比如那张以红房子和灯泡为主题的作品。

画面中的光线运用尤其出色。通过光的切面与折射,孩子以一种极其自然的方式实现了抽象化的视觉表达,让光本身成为了构图的核心元素。

至于画面中的那只八哥,我认为拍得非常传神。光影层次细腻,形象生动而富有质感。这种拍摄风格让我想到一些日本摄影师的作品,带有一种清新、内敛、近乎诗意的气息。整体而言,这幅作品既有灵性,也显现出作者对光影关系的直觉把握。

最佳故事奖

最佳故事奖 少年组_3

评委点评:

这张作品让我产生了很多联想。画面中的“圆”元素,本身就像一个“零”,给人一种无限延展的想象空间。孩子在逆光下拍摄的这种透明、充气材质,与他的年龄特质非常契合——那种对通透、光感、梦幻的喜爱都在画面里体现出来。

“零”这个形象也很有象征意味:它既代表了梦幻与联想,又暗示着“从零开始”的概念。这与儿童的成长状态不谋而合,仿佛象征着生命的起点与纯粹。

从画面的美感来看,整体的光影关系柔和,构图简洁而富有节奏感,给人一种舒适的视觉体验。同时,那种圆形的不断扩散、延伸,也强化了一种开放与生长的意象。可以说,这张作品在形式与意义上都呈现出一种浪漫而富有诗意的气质。

从城市到山区,从课堂到田野,孩子们用手中的汉印拍立得,以最真实的视角,记录下他们眼中的世界。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一个孩子与世界对话的故事,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场关于观察、表达与成长的实践。汉印始终相信科技也能赋予温度,在未来也将持续关注儿童美育,带来更多精彩的“联结”。


相关文章

汉印官方网站 汉印官方网站
售后
客服
微信服务号

保修/售后/技术保障

立即询盘

立即询盘

    请完整填写您的称呼、电话、具体需求。